在「生存競爭的經濟學」裡,我們談到演化裡的精密算計,以及據說出自演化生物學大師霍爾丹(J. B. S. Haldane, 1892-1964)的名言:犧牲我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即將溺死的兄弟,這種蠢事我可不幹;但如果我的一條命可以救兩位兄弟,或八位表兄弟,那倒是可以考慮一下。
霍爾丹的邏輯很簡單,親緣關係越遠的,「相似度」越低,越不值得為之賣命;因而只有當一條命可以抵很多條命的時候,為這些遠親們賣命才划算。至於「相似度」如何定義,怎樣計算,也不用擔心,老早就有人把各種可能性都算好、列表了。因此,下次遇到該不該出手拯飢救溺的問題時,只要上網查表,弄清楚究竟要有幾個人快餓死或淹死時出手才划算,就不會做蠢事了。
人類會觀察、思考、判斷,所以要進行這些演化上的精密算計可說是輕而易舉(如果能丟開道德教條的束縛的話)。那麼人類以外的動物呢?牠們同樣也受到演化這隻看不見的手的擺布,因此「不輕易為遠親而賣命」的邏輯對他們來說應該也適用才對。牠們會不會思考,是個吵不完的問題,但顯然牠們會觀察、判斷。所以也許透過氣味、叫聲等媒介,那隻看不見的手就有了實際可操作的機制來進行篩選,最後就會有生殖或行為模式看起來合乎「不輕易為遠親賣命」這套邏輯的動物。
那麼植物呢?演化管轄的範圍顯然也包括植物在內,但植物真的會展現符合演化邏輯的生殖或行為模式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演化這隻威力無比的手又是透過什麼媒介來進行操作的呢?
明天,十月三十一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理學大樓一樓A101教室,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吳啟智博士將要告訴我們,他如何經由培育與觀察分析玉米而推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植物世界中被奉行的程度,進而窺探那隻看不見的手如何在植物界中翻雲覆雨。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2013-10-31: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吳啟智博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