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本月活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本月活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2014-12-25:孢(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李佳穎小姐)

這一切的一切是怎麼開始的?

起初只是幾位想發展生物物理的老師,帶著他們的學生,每個星期一起閱讀、分享文獻。

後來因為老師忙東忙西的(要開相關課程,總得花時間自己先把功練好吧),加上學生人數不多(生物物理?聽都沒聽過,只有頭殼壞去的才會跑來),兩、三個星期輪完了,就又要硬著頭皮上陣,於是躲的躲、逃的逃。眼看著生物物理還沒發展起來,各個老師的團隊就要土崩瓦解了。

還好這時候正巧有了經費來源,於是就把聚會的形式從自己人輪番上陣改成請人來給簡介性演講。同時,為了推廣以及擴大參與,開始做點有點趣味或懸疑性的文宣,發佈在當時還蠻多學生在用的批踢踢上。

於是就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從批踢踢到自己弄的網頁,再轉進到部落格與臉書,就如此這般地玩到了現在。

不過,就如同演化賽局經常會遇到 free rider 的問題,我們在玩得開心之餘,也難免會遇到 free rider 冒出來截收的問題。像是好不容易開了個實驗生物物理的缺,卻差點被平常鄙視生物物理的老師內舉不避親地整碗端去給做理論的門生故舊;像是平常不給行政支援的人力,等到系所評鑑時卻又忙著拿去當業績。

當然,也不會缺的是 tragedy of the commons 的問題。經費和研究人力進入匱乏的循環之後,就越來越難能開心地玩了。

演化生物學的實驗告訴我們一個徹底解決 free rider 問題的辦法:讓 free rider無處可 ride。

所以我們決定,既然越來越難玩得開心,又有惱人的free rider,那就乾脆不玩了。

明天,十二月二十五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理學大樓三樓3A12教室,我們將要在最後一場 BJC 的活動中回到出發點,由我們自己的學生兼 BJC 的資深成員,生命科學研究所的李佳穎小姐主講。她將要告訴我們,她如何透過實踐親身體認環境保護與民主體制之間的緊密關聯。

BJC 結束了,但播下去的種子多少會在像佳穎這樣的年輕成員心中伺機萌芽、薪傳下去。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2014-12-11:青天難尋?(警察專科學校刑事警察科李承龍教授)

(圖片來源:"Baogongmu1" 由 Rolf Müller (RolfMueller) - 自己的作品。 使用來自 維基共享資源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條款授權。)

在《路人變被告:「走鐘」的刑事司法程序》一書中,作者Brandon Garrett在詳細檢視了兩百五十件獲得平反的冤案後,整理出冤案發生的原因(冒號後的簡短解釋引自李茂生教授之推薦序):
  1. 錯誤自白:非任意的自白
  2. 指認錯誤:目擊證人錯誤的指認
  3. 鑑識瑕疵:鑑識證據上的瑕疵
  4. 依謊審判:線民的不可信證詞
  5. 清白受審:不充分的律師協助
  6. 無辜認定:無法確保證據正確性的程序
  7. 沈冤昭雪:非常救濟程序的缺陷
請注意,有多達七個原因,而且涵蓋了從案發到定讞的每個環節,幾乎可以確保任何一位被隨機拖進警察局的路人「第一次被冤枉就上手」!

事實上,最近有一份研究報告用相當保守的估計方式來推算,發現至少有 4.1% 的死刑犯是冤枉的,而非死刑犯裡頭的冤案比例應該更高。當然囉,如果事不關己,就算冤案的比例超過百分之五十,大概也會覺得無關緊要吧?

但問題是,真的事不關己嗎?路人真的不會變被告嗎?只要翻讀記述著名的蘇建和案的《無彩青春》,就會發現很難說:三位被告原先根本不認識留下血指印的王文孝,只是透過共同認識的人(王的弟弟)才被牽連進來。因此,誇張一點地說,根據「六度分隔理論」來看,要把任何人牽連進來,是不必費多少工夫的。

如果覺得路人變被告並不是無關緊要的事情,那麼下一個問題便是:在這種涉及法學專業的事務裡,有什麼是學理工的人可以不用花費太多力氣就能弄懂,甚至更進一步有所貢獻的?

回頭看看 Garrett 整理出來的七個原因,與自然科學直接相關的是鑑識瑕疵。也就是說,案發現場最需要的不是法學專業,而是科學鑑識專業,而這也是 Garrett 所檢視的那些冤案之所以能獲得平反的關鍵。包青天可遇不可求嗎?隨著科技的進步,答案很明顯,不是嗎?

明天,十二月十一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理學大樓三樓3A12教室,警察專科學校刑事警察科的李承龍教授將要用實際的案例,一步步地帶我們領略跨領域的鑑識科學的重要性與關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