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2010-11-11:不踰矩的科學(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蔡孟利教授)

雖然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但我們早在七歲以前就可以隨意(從心所欲)而精準(不踰矩)地控制全身上下的許多肌肉。這種看起來絲毫不費吹灰之力的能力,背後其實是一連串的複雜過程。

以手臂的活動為例,運動的指令由腦部發出之後,經由幾個層次的神經元轉送到脊髓內的運動神經元,再經由運動神經元的軸突將命令轉送到相關的骨骼肌,從而驅動骨骼肌的收縮。

在這個複雜的流程中,孔子所關心的主要是發出指令的部分。因此他說,年輕的時候要戒慎恐懼,不要隨隨便便就發出把手放在美眉的屁屁上的指令(「戒之在色」);而到了中壯年時期則要如履薄冰,不要莽莽撞撞就發出掄起菜刀的指令(「戒之在鬥」)。

因為破了色戒與鬥戒所引起的糾紛,可說是史不絕書。由此可見,這個發出指令的部分時常作怪,很難駕馭。難怪一輩子努力克制自己,盡量不去碰美眉的屁屁(?)與菜刀(「君子遠庖廚」)的孔子會說,他的指令中心到了七十歲才不再作怪。

對於讓孔子防範得滿頭大汗的繁衍與競爭問題,科學家們倒是不怎麼擔心。畢竟這兩件事是文明的驅動力,要是防範得太完備,大家就都沒得玩了。因此,相較於孔子及其徒子徒孫們來說,科學家們比較關心的是傳遞與接收指令的部分。

科學家們當然也不是完全不管大家脖子上面頂的那個指令中心在做些什麼,只是這個常常作怪的傢伙實在是太複雜了,要是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它上面,恐怕不但會像孔子一樣一事無成,還會跟他的徒子徒孫一樣,造出像「禮教」這種吃人怪獸。也就是說,對於指令中心的研究,除了難度太高之外,還有倫理上的顧慮:一不小心弄出個可以讓別人對你的指令中心從心所欲的科技怪獸,那可就不得了了!

生物物理期刊俱樂部在五年前曾經簡略地討論過如何以人造的部件來輔助或取代天生的指令傳遞與接收部件,明天,十一月十一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物理學系(理學大樓)601會議室,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的蔡孟利教授將要引領我們更詳細地探究這一門不踰矩的科學

(感謝蔡孟利教授協助撰寫本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