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陽光下沒有新鮮事」,但是烏漆漆的黑夜裡呢?就會有新鮮事嗎?很難說。俗話不也告訴我們,夜路走多了會遇到什麼嗎?所以呢,如果哪天走在喔颼颼(黑漆漆的河洛語諧音)的夜路上,看到了既不是燈光、也不是星光、更不是月光的光,那多半就是阿飄的磷光囉。新鮮事?拔腿就跑都來不及了,哪還有什麼新鮮事可尋的?
但就是有一群不怕阿飄的生物學家,專在黑夜裡找飄來飄去的流光。因為幹的是這種「見不得人」的勾當,他們通常都在野外摸黑活動,非到必要時刻,絕不開燈。即使這麼一來,走起路常會跌跌撞撞,一不小心就要摔得鼻青臉腫的,他們還是打死不退。顯然有強烈的誘惑藏在暗夜深處,才讓他們如此地心醉神迷,如此地義無反顧。
這群人在找那令他們悸動的小小流光時,行事十分鬼鬼祟祟,經常拿著白紗在空中揮來揮去,把不明就裡的人嚇得半死。他們給自己取了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名字:寶島賣螢團,每個團員戲稱自己叫螢蟲。沒錯,他們就是追著螢火蟲跑的怪咖生物學家。
在這群螢蟲的眼中,陽光底下就算有新鮮事,都不比他們在暗夜裡尋的新鮮事來得新鮮。這是因為生物發光雖然在海裡還算常見,但在陸地上可是鮮事一樁。在那麼多種類的昆蟲中,會發光的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這樣就夠鮮了吧?更鮮的是,在這個小小的發光類群裡,螢火蟲就像昆蟲界的藍人樂團(Blue Man Group),把light show玩得爐火純青。透過這些光,螢火蟲實踐了生命的意義,創造出宇宙繼起之生命;透過這些光,螢火蟲協同一致地明明滅滅,譜出節律精準的「光樂」;透過這些光,螢火蟲彷彿神功附體,建構出鳥獸難侵的防禦網;透過這些光,螢火蟲甚至看到了送上門來的食物!
這麼神奇的戲法自然引起人類的好奇。從小大家就學過螢火蟲發的是「冷光」,因為絕大部分的能量都轉成光了,因此是非常理想的光源。雖然科學家離這個理想光源的聖杯還有一大段布滿荊棘的路要走,但在開發其他的用途上,倒還成績斐然。另一方面,閃閃發光的螢火蟲也是讓研究行為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的科學家充滿想像,不時閃現靈光的好題材。明天,十一月十八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物理學系(理學大樓)601會議室,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的「螢蟲博士」鄭明倫將從應用和理論研究的角度告訴您螢火蟲的一些新鮮事。
(感謝鄭明倫博士協助撰寫本文)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2010-11-18:暗夜裡的新鮮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鄭明倫博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