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2010-4-29:母愛背後的精算(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關永才教授)

日本醫界的傳奇德田虎雄在小學三年級時,目睹了弟弟因為找不到醫生願意晚上到家裡看病,因而喪命的慘劇,從此立定志向要當醫生。對住在偏僻離島(德之島)的小孩來說,生活已經十分困苦了,想克服城鄉差距到日本本土去考醫學院,簡直是天方夜譚。德田虎雄靠著家裡變賣農地所得的經濟資助,降級插班到大阪的高中,重考了兩年,才如願地進入大阪大學醫學系就讀。

偏遠地區人口稀少,醫療需求不足以撐起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運作的大型醫療診所,因此只有小型診所能生存得下去。對醫生來說,在這種地方開業,雖然比較不必擔心被大醫院吃掉的問題,可以不用拼老命地半夜爬起來出診,但同時卻得面對萬一客源不足(如果居民都健健康康的話),有一頓沒一頓的問題。德田的弟弟會找不到醫生,想必是因為當地的醫生還沒遇到客源不足的問題,因此可以拿翹。

德田家將賴以為生的農地變賣掉,投資在德田虎雄的身上,現在看起來是個成功的投資。但如果德田虎雄最後沒考上,那德田家就損失大矣。其實,除了變賣農地、鎖定大阪大學醫學系之外,還有其他風險高低不同的選項,不必非得如此孤注一擲。當然,如果考量的是破釜沉舟對德田虎雄的心理效應,或許德田家最好的策略就是孤注一擲:賭得越大,德田虎雄就會越拼命。

類似的考量在生活中俯拾皆是,不只是考慮開業地點的醫生,也不只是考慮該讓小孩去哪裡念書的家長,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考慮讀研究所的人遇到的可能是「花錢花時間去讀個學位以便換得較高的起薪」與「現在就投入職場,用年資來換薪水」的選項;做職涯規劃時面對的可能是「跟著主流走比較保險,到時候再去想如何擊敗眾多對手」與「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到時候競爭對手比較少」的抉擇。

其實也不只人類有這類考量,許多生物也都有。選擇在哪裡撫養子代就像醫生在選擇開業地點,必須考慮天敵(大型醫療院所)的數目多寡、食物(客源)的取得難易等。不得已選擇了先天條件比較差的地點,那就必須運用適時補充養分(變賣農地)、伺機遷徙(轉學到大阪)等策略。唯一的差別或許是生物不像人類有心理效應的因素,也就是說,不會因為看到媽媽很辛苦,所以就更加拼命。

因此,不論人類或是其他生物,媽媽很辛苦的背後其實隱含著對於小孩生存機率與優勢的精明算計,該冷血的時候也會毫不含糊地冷血。如果爸爸也參與後代的撫育,當然他也會一樣地精明、一樣地冷血。

明天,四月二十九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物理學系(理學大樓)601會議室,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的關永才教授將要告訴我們,如何從樹蛙的撫育行為窺探母愛背後的精明算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