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虎克(Robert Hooke, 1635-1703)除了玩彈簧以外,也很喜歡玩自己的身體。他相信服用藥物可以養生,因此經常拿自己來做實驗。《顯微鏡下的科學革命》從虎克的日記裡爬梳出來的「實驗紀錄」如下:
他在1672年9月1日「喝下鋼鐵」(把滾燙的鋼鐵投入酒裡,或是把一塊鐵片泡在酒裡幾天製成的飲料)。9月2日,他「品嚐苦艾酊,喝生奶,然後把頭包得暖暖的,睡了一場好覺」。第三天,他喝了三盎司的黃鐵液而隨之嘔吐(他這整個療程並且包含讓自己達到一次性高潮,之後「睡得蠻好的」)。第四天,他服用瀉藥而腹瀉了七次,之後記載自己感到「身體有些失調」,並且指出「尿裡有白濁的沉澱物,但是攪不散」。虎克當然不是笨蛋,會拿來吞下去的都是當時評價特別高的藥物,只不過其中有些東西的毒性是後來才知道的,因此雖然中毒了好幾次,卻也沒有因此而一命嗚呼。
在虎克所服用過的藥物中,至少有一樣後來成為風靡世界的美食。那是由為大英博物館打下基礎的醫師兼收藏家斯隆(Hans Sloane, 1660-1753)所研製出來,最初作為藥品來使用的新飲料,名為「斯隆爵士的牛奶巧克力」。這種新飲料立刻成為暢銷食品,讓斯隆大大地賺了一筆,直到今天都還有打著他的名號的公司在大賣特賣巧克力。
其實斯隆的靈感與原料都來自於牙買加。他在擔任牙買加總督的私人醫師期間發現當地人常喝巧克力,因為他們認為巧克力有改善消化作用的療效。他從實驗中得知,「將胃置入熱水中可增強其纖維之彈性」(引自《顯微鏡下的科學革命》)。牙買加人喜歡把巧克力和蜂蜜及辣椒混起來喝,斯隆卻覺得味道令人作嘔。他看到當地的小孩喝巧克力就像英國小孩喝牛奶般地稀鬆平常,靈機一動,就研製出了牛奶巧克力。
斯隆很有商業頭腦,替牛奶巧克力申請了專利,靠專利賺錢,後來把專利賣掉時又賺了一筆。反觀可憐的牙買加人卻什麼都沒撈到。明天,六月四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農資學院(農環大樓)二樓會議室,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的楊培侃教授將要告訴我們,斯隆如果活在今天,大概就沒辦法大撈一筆,而且還有可能陷入生物剽竊(biopiracy)的爭議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