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在他那本惹火教廷,慘遭被禁的名著《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大塊文化)裏有兩度談到生物物理。第一次,他說:
一匹馬從三、四腕尺的高處掉下來就會摔斷骨頭,而一隻狗從相同的高處掉下來,或一隻貓從八或十腕呎的高處掉下來,卻都不會受傷。同樣,一隻蚱蜢從塔上落下,或一隻螞蟻從月亮上落下,也不會受傷。不是嗎?小孩們從高處掉下來不會受傷,而同樣的高度卻會使他們的家長摔斷腿,或摔碎頭骨。第二次,他說:
如果骨頭的長度放大三倍,它的粗度就要放大好幾倍,才能讓骨頭具有同樣的強度,使放大後的動物如同原來的小動物一般,具有能執行相同功能的骨骼。(此段譯文取自《靈魂有多重?》(天下文化))很顯然地,這兩次伽利略討論的是同一個問題:物理尺度和生物的生存與適應之間的關聯。這個問題歷久彌新,到了將近四百年之後的今天,還是生物物理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只是科學家的焦點不再只集中在骨骼的強度上而已。
研究這個生物物理學的「伽利略問題」的科學家當中,有些人把焦點集中在俗稱「蝦蛄」的口足目生物上。由於外形長得像琵琶,所以蝦蛄有個別名就是「琵琶蝦」。
「琵琶蝦」這個別名讓人聯想起白居易(772-846)的《琵琶行》。在描述撥弄琵琶的動作時,白居易寫道:
非常奇妙的是,雖然白居易八成沒見過活生生的琵琶蝦,但是「轉軸撥絃三兩聲」、「絃絃掩抑聲聲思」、「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撚抹復挑」這幾句竟然也活靈活現地把琵琶蝦擺動觸鬚的樣子給描繪了出來。差別只在於,科學家研究發現,琵琶蝦擺動觸鬚時,撥弄的不是音符,而是氣味分子。也就是說,琵琶蝦擺出彈琵琶的動作,不是為了要傾訴心曲,而是為了要嗅探氣味。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絃絃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鐵定沒聽過什麼生物物理學的「伽利略問題」的白居易,接下來竟然把「伽利略問題」的精髓給寫出來了:
沒錯,生物物理學家問的正是「大蝦嘈嘈如急雨,小蝦切切如私語」的差異究竟有什麼影響?大蝦小蝦「嘈嘈切切」地交錯著,到底會不會互相干擾扞格,還是會譜出「大珠小珠落玉盤」似的和諧樂曲?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明天,六月五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中興大學物理系的曾宏焙先生將要為我們解答這些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