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5日 星期三

2007-4-26:追隨林奈的足跡(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劉藍玉小姐)


二次大戰期間幫美國造出原子彈的物理學家費米(Enrico Fermi, 1901-1954)天資過人,從小就有不少驚人事蹟,考大學的時候竟然就在考卷上算起偏微分方程,嚇壞改考卷的教授。對於這麼聰明的人來說,考大學、得諾貝爾獎、把禁錮原子能的銅牆鐵壁給敲開來,當然通通不是難事。不過,幫美國打完仗之後沒多久,費米就遇到讓他舉手投降的大難題了。

話說物理學家在做完原子彈之後,開始認真地研究到底原子核裏面除了原子彈之外,還藏了什麼東西。這一研究,不得了!原來裡面還亂七八糟地藏了一大堆粒子。一時之間,大家都一頭霧水,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這些傢伙。有些粒子看起來非常相似,讓物理學家懷疑它們根本就是同一個粒子,可是又沒十分的把握,傷透不少人的腦筋。但無論如何,暫時還是得把它們看成是不同的粒子,得起個不同的名字。要記住這些新粒子的名字讓費米頭痛不已,不禁抱怨:If I could remember the names of all theseparticles, I'd be a botanist.

除了告訴我們讓費米舉手投降的是一堆新粒子的名字之外,這個抱怨還透露了件有趣的事:費米覺得植物學家是對記名字超有一套的怪物。費米可能沒預料到的是,物理學家後來還是躲不掉,得跟隨著這些怪物的腳步,玩起分類學。

談到植物學家的分類學,大家一定會想到林奈(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除了分類學之外,一般所謂的生物學學名,指的就是林奈創立的拉丁命名法。好玩的是,林奈一輩子替生物起獨一無二的名字,到頭來自己的名字卻沒搞定,有好幾個版本。

當年林奈在建立分類系統的時候,當然還沒有今天分子生物學所提供的工具可用,所以多半是用形態上的特徵與差異來作為分類的憑據。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橫掃生物學的各個角落,分類學也無法倖免。這讓傳統分類學的支持者憂心不已,擔心總有一天玩這些分子工具的分類學家會連昆蟲有幾隻腳都不知道,因而大聲疾呼,要大家想辦法振興傳統分類學。

明天,四月二十六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我們請來中興大學昆蟲學系的劉藍玉小姐來告訴大家,她如何跟隨二百九十九年又十一個月前出生的林奈的足跡,研究昆蟲的形態差異與分類,進一步思考其背後的物理因素及演化機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