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wikipedia
物理學家跨行研究生物學的時候,有幾個熱門的領域。以物理學家發明的X光和核磁共振作為研究工具的結構生物學算是其中最源遠流長的,從小Bragg開始,隨便數數就有Bernal、Crick、Kendrew、Klug、Perutz、Wilkins 等科學界耳熟能詳的大人物(其實Crick、Kendrew和Perutz的博士學位都不是物理的,不過物理學家的習慣是沾到一點邊的諾貝爾獎得主都算是物理學家),小人物當然更是一大堆。Crick很厲害,在結構生物學裏揚名立萬之後又再度跨行,研究起大腦與認知神經科學。跟著他跳進去的物理學家不少,其中名氣最大可能是Cooper。只是這個領域深不可測,巨人如Crick和Cooper都沒能掀起滔天巨浪,更別提那些跟著縱身一躍的小角色了。還是老謀深算的楊振寧聰明,猛敲邊鼓之餘,自己倒是沒有昏了頭,緊緊地攀在岸邊的岩石上看別人往下跳。
在Crick看來,不少跟著他跳進去的物理學家都只是在玩弄電腦模型而已,完全忽視實驗事實和模型之間的落差。不過,這也沒辦法的事;要不然,難道要物理學家拿起電鋸和手術刀去開腦嗎?
話說回來,也不是非得雙手沾滿血腥才能做這個領域的研究。在90年代核磁共振造影術被引進之前,科學家們還是可以不拿刀鋸就一針見血地直搗核心問題。雖然不像核磁共振造影術那般地優雅,但在熬過辛苦的研究過程之後,述說起研究過程時卻有著無可比擬的浪漫。這條既艱苦又浪漫的研究路線就是非人靈長類的研究。
對於人類以外的靈長類的科學研究,最為人熟知的是珍古德的工作。這方面的研究不斷地挑戰我們對於人獸之間有多少差別的認知,讓我們理解到,會使用工具、具有文化等並不是「人」獨有的。這些研究結果對於大腦與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很有參考與啟發的價值。此外,非人靈長類的基因將逐一被定序,拿來和人類的基因序列比對。這對於跨行研究生物資訊的物理學家也是個大好機會,可以研究諸如基因序列的差異如何造成行為與發展上的差異等問題。
從珍古德的通俗著作中,我們知道蚊叮蟲咬和酷暑烈日對她來說都是家常便飯,如影隨形的還有遭受猛獸(包括人!)攻擊的危險,以及日以繼夜的長期觀察卻一無所獲的挫折。物理學家一想到這些,不頭皮發麻的恐怕沒幾個,所以,唉,還是躲在冷氣房裡玩玩電腦模擬好了。Crick抱怨的落差?不必太認真,還是拿電腦跑出來的結果出論文升等比較實在;小命要緊,危險的實驗還是給生物學家去做吧!
明天,七月二十七日(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系咖,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蘇秀慧教授將要來告訴坐慣冷氣房的大家,她如何克服千辛萬苦,在野外研究台灣獼猴的點點滴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