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9日 星期三

2006-11-30:橫行有阻(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施習德教授)


台灣的生物是從哪裡來?由物種的相似度及化石的記錄來看,不少是從中國大陸來的。但不會飛的或不會游泳的如何能夠渡過橫亙其間的台灣海峽呢?一般的說法是,在冰河時期,由於海水變成冰雪堆積起來,造成海平面下降,於是淺淺的台灣海峽就變成了陸地,而那些不會飛的和不會游泳的生物就從上面走過,逐漸擴散到台灣島,甚至還進入琉球群島。

不過,生物科學不像物理,沒有例外才是例外。這個說法當然沒有例外地也有例外:有少數生物並不是沿著這個陸橋進入台灣的,各地常見的淡水蟹就是一例。DNA分析顯示,台灣的淡水蟹源自於北方的琉球與日本;而居住在日本、琉球、台灣這條島鏈上的淡水蟹,大約從一千萬年前起,就和居住在中國大陸上的親戚分道揚鑣了。這個時間正好是菲律賓海板塊撞上歐亞大陸板塊,開始隱沒到歐亞板塊之下的時間。橫行的蟹再怎麼地橫行無阻,遇上了板塊向下隱沒所造成的地理阻隔,也只好兩螯一攤地乾瞪眼,乖乖地在家「幹活」,因此分道揚鑣的原因可能與板塊隱沒而導致的沖繩海槽的張裂有關。

當台灣島在五百萬年前因板塊撞擊而浮現後,淡水蟹有兩次經由琉球進入北台灣,其中一次還和釣魚台的淡水蟹有關。台灣的淡水蟹總共有34種特有種,其中澤蟹就有31種,遠多於琉球的11種,以及日本本土的2種。可以說,當玉山隆起成為東亞第一高峰之際,巨大的地理屏障也讓淡水蟹在台灣的分化程度達到巔峰。

淡水蟹多樣性最高的台灣,卻不是淡水蟹的物種起源中心,這是板塊撞擊所造成的假象。幾百萬年前進入台灣的澤蟹與明溪蟹,以及冰河期遷移至台灣的南海溪蟹與束腰蟹,共存於台灣島上;而台灣各階段的人類移民,也僅僅是生物史上,一個小小的重演。對照數百萬年前淡水蟹所形成的地理區塊,與現今短暫人類歷史所導致的東亞政治版圖,或許只需幾千年,一切又將回歸於自然。

明天,十一月三十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的施習德教授將要告訴大家,他對於淡水蟹的分化與DNA分析的研究心得,以及這些研究對於東亞的政治紛爭的啟發。

(感謝施習德教授協助撰寫本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