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4日 星期三
2006-10-5:早稻田的耕耘筆記(中興大學物理學系黃國豪先生)
創立量子力學的薛丁格(Schrodinger,1887-1961)在二次大戰期間逃到愛爾蘭,躲到都柏林的高等研究院裏。那陣子許多科學家都很忙,要不是像費米(Fermi,1901-1954)一樣,獲得庇護國家的信任,忙著替軍方做研發工作,就是像Perutz(1914-2002)被當成敵國人民關起來,忙著吃牢飯。但不知何故,薛丁格好的壞的都沒沾到,清閒得很。大概日子閒得發慌,讀起朋友給他的一篇生物學論文就特別津津有味。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把心得整理出來,1943年2月在三一學院給了一系列的演講。隔年,大戰還沒打完,乾脆把講稿集結起來,出了本名叫《生命是什麼?》(貓頭鷹出版社)的書。
大概衝著薛丁格的名氣,這本書被捧上了天。讀了這本書,卻覺得不過爾爾的,想必大有人在。只不過這些人裏面,有閒工夫去寫評論獨排眾議的,還得先秤秤自己的斤兩,畢竟薛丁格可是諾貝爾級的大師啊!這麼一來,一言堂就形成了。多年下來,這本書竟然被捧成了「二十世紀科普經典之一」,而薛丁格也隱隱然被神格化,成了少見的「真正的通才」;能給出像《生命是什麼?》這種大格局的演講,別無他人(見中文版序〈為什麼是薛丁格?〉)。
所幸還是有人敢直言,皇帝其實是沒穿衣服的。那位在薛丁格閒著沒事幹的時候被抓去吃牢飯的Perutz,同樣也得過諾貝爾獎,沒有斤兩不足的問題。他就老實不客氣地把《生命是什麼?》批評得體無完膚,根本不認為這本書對生物學的發展有多少貢獻。如果要他回答「為什麼是薛丁格?」,答案恐怕是:一、薛丁格那陣子沒事幹;二、他名氣大到可以讓人乖乖聽他講些不求甚解的東西。
為什麼是Perutz?
一個有待驗證的初步觀察是,那些大力吹捧《生命是什麼?》的多半是高來高去的理論物理學家,真正在研究生物物理的人反而比較保留-手邊的生物問題都忙不完了,哪有時間去細讀一位對生物一知半解的理論物理學家所寫的「科普經典」?Perutz親身走過那個時代,對書裡頭拾人牙慧和無知之處瞭若指掌,所以信手拈來就可以正中要害(另一位直言不諱的是著名化學家鮑林)。真正推動生物物理在戰後蓬勃發展的,不是像薛丁格這種光說不練的理論物理學家,而是像Perutz這種在實驗室裡結合生物與物理的人。
二次大戰後,名古屋大學物理系的理論物理學家大澤文夫也開始在日本推動生物物理。他也和Perutz一樣地腳踏實地,在實驗室裏從最基本的技術學起。在他的引領之下,如今日本有第一流的生物物理研究,培養出許多精通生物技術的物理學家。如果當時大澤向薛丁格看齊,對相關的生物學不求甚解的話,恐怕今天在日本就找不到太多兼通生物與物理的通才了。
明天,十月五日(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系咖,中興物理系碩士班的黃國豪先生將要告訴大家,暑假期間他遠赴早稻田大學,在第一流的生物物理研究團隊裏所做的研究工作,以及他就近觀察早大物理系學生如何兼通生物與物理的心得。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