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2014-3-20:輕靈的飛行孔雀(Queensland大學Brain Institute黃紹彰博士)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台北動物園的「動物問答題庫」裡,關於孔雀的問與答只有四個,其中一個是「孔雀會飛嗎?」動物園的官方回答是:
許多人以為孔雀體長而且笨重,不適於飛行。其實孔雀的飛行能力很強,不但能飛得幾層樓高,還飛得很遠。
大概是因為很多小朋友都會問到這個問題,所以園方把這個問題列入題庫當中。不過,老實說,官方的回答不太理想,所謂的「幾層樓」到底有幾層、有多高?「很遠」到底有多遠?

因為缺乏量化的數字,難怪有人拿了動物園的答案加以延伸,說孔雀當然會飛啊,所以古人就有「孔雀東南飛」的說法了。

不過,等等,「孔雀東南飛」據說是東漢末年,大約西元200年的作品,而孔雀的地理分佈主要是在印度次大陸(藍孔雀)到東南亞(綠孔雀)。把西元200年左右的東漢版圖拿來和這個地理分佈一對,當時的中國境內能不能看到野生孔雀都還有疑問,能看到這些野生孔雀像候鳥一樣地遷徙(「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更是可疑。

反過來想,如果孔雀真的這麼會飛,而且還常常被看到,就不會到今天都還有人長篇大論地在討論孔雀的遠距飛行有多少實證支持了。由此觀之,就算「孔雀東南飛」所言不虛,說不定是因為此「孔雀」非彼「孔雀」。

怎麼說呢?

「孔雀」的名稱據說最早出現在《山海經》裡,關於華夏南方疆域內外的描述有這麼一句:「有翠鳥、有孔鳥」,於是後來解釋經文的人就說這是孔雀。嘿嘿,這些人很可能是在亂掰一通喔!因為我們要是往前讀,就會發現那句之前還有一句:「有青獸,人面,名曰猩猩」,跟所有現在叫做「猩猩」的生物的地理分佈完全都對不上,而解釋經文的人解得更離譜。可見當時的「孔鳥」很可能跟後來的「孔雀」八竿子都打不著!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在華夏邊緣擴張的過程中,由於種種因素,有許多關於異族歷史風土的記載與描述都被扭曲、篡改、捏造、偽托了,飛行能力超強的孔雀可能只是族繁不及備載的例子之一。天曉得經過多手傳播之後變成東南飛的「孔雀」,會不會原來只是體色同樣有藍有綠、棲息在遙遠的東南方的小豆娘?

無論是不是遠古時代的多手傳播把澳洲的小豆娘變成了大孔雀,兩者之間有一個十分明確的共通點:透過色彩進行的性擇。孔雀的例子眾所皆知,豆娘的例子就罕為人知了。明天,三月二十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理學大樓一樓A101教室,來自 Queensland 大學 Brain Institute 的黃紹彰博士將要告訴我們,豆娘的視覺與性之間多彩多姿的關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