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2011-5-26:演化的精密算計(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沈聖峰博士)

現在年紀在35歲以上的我國國民,多半都聽說過有位「偉人」小時候到河邊去玩耍,看到河裡的小魚即使被水沖下來了好幾次,還是努力地向上游,因此產生「小魚都有這樣大的勇氣,我們做人,能不如小魚嗎?」的感想。

這個騙小孩的故事雖然已經走入歷史,但卻很值得拿來回味一下,看看當年有點獨立思考能力的小學老師,日子到底有多難過;看看當年的老師即使只想和孩子們談科學,即使只是想要實事求是地弄清楚自然界的道理,都有可能戳破神話,沒弄好還會被送去綠島看飛魚,去體悟思想也要像飛魚一樣地衝破禁錮,才能獲得蓬勃的生機。

同樣會被拿來做文章的動物行為還很多,而其中最常被搬出來的,大概是螞蟻和蜜蜂具有是「勤勞」與「互助合作」的美德。因此,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老師在提出這些故事是神話的可能性之後,或許會跟著問孩子們:為什麼拿來造神的素材不是這些美德?

而想要和孩子們談科學、實事求是的老師,大概會問孩子們:確實有小魚會逆流而上,但真的是因為牠們有很大的勇氣嗎?而做人真的要樣樣強過小魚嗎?這樣的比較有意義嗎?即使有意義,要如何進行比較才適當呢?

由此可見,當年的小學老師大概除了照本宣科的「宣傳」之外,沒有太多的空間可以在「教育」上發揮,當然更不用說培育出凡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小小科學家囉!還好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上面談到螞蟻之類的社會性昆蟲間的互助合作,其實是個讓達爾文非常困擾的,有潛力顛覆整個演化論的重大問題(達爾文說這個問題是"one special difficulty, which at first appeared to me insuperable, and actually fatal to my whole theory")。這個問題經過好幾位傑出科學家的努力,目前已經有權威性的標準答案。原來,互助合作根本不能算是「美德」,而是你死我活的算計結果。

但這個標準答案絕對不是偉人的神話,是可以挑戰、質疑或挑毛病的。明天,五月二十六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理學大樓1A01教室,來自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沈聖峰博士將要告訴我們,這個權威的標準答案有哪些地方沒有講清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