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2009-11-19:泡泡分類學(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組昆蟲分類研究室石憲宗博士)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許多人小時候都玩過吹泡泡,大概很難找到從來沒有吹過泡泡的人吧?很多人在吹泡泡之餘,也曾經很調皮地往裝著肥皂水的罐子裡吹氣,看著越長越高的泡沫,心情也越來越high。雖然許多人都玩過,但卻很少有人會想到這麼簡單的遊戲裡面,其實隱藏了非常有趣的科學。物理學家可以從泡泡吹出一籮筐的物理,數學家也可以弄出讓人傻眼的數學難題,就連工程師也都可以從泡沫中創造出新奇的人造材料

泡泡如此地平易近人卻又涵蘊了許多科學,難怪上上個世紀末(1890年)就有人拿它來寫科普書,而且還歷久彌新,到現在都還能賣錢。不過,拿這種大家都玩過的東西來寫科普書,可不像乍看之下那麼容易,一不小心就會把乘著玩泡泡的興頭來買書的讀者弄得暈頭轉向,倒盡胃口。在研究泡泡的歷史上,除了那本一百多年前出版的科普書最有名之外,排名第二的大概要算是Isenberg寫的科普書了。從亞馬遜網站的讀者書評來看,顯然這本書就是講了太多讓人頭昏眼花的東西,才沒那麼受歡迎。

到底是什麼東西讓人頭昏眼花呢?Isenberg先討論肥皂膜,再討論肥皂泡。在討論肥皂膜時,他把肥皂膜分成三類,因此到了討論肥皂泡時,也想把泡泡分門別類,結果就把讀者引入拓撲學的迷宮當中…

Isenberg是學物理的,難怪講起泡泡分類學會談數學談到「嘴角全泡」。生物學家是玩分類的高手,要是由他們來講泡泡分類學,應該就不會這麼讓人昏頭轉向了吧?但是泡泡不是生物,怎麼會有生物學家會對泡泡分類學感興趣呢?

明天,十一月十九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農資學院(農環大樓)二樓會議室,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組昆蟲分類研究室的石憲宗博士將要告訴我們,葉蟬所分泌的泡泡為何會讓生物學家對泡泡分類學產生興趣,以及能否從這些泡泡的結構(和物理學家最近開始玩的界面活性劑自組裝結構一樣,有球狀的,也有長柱狀的)、葉蟬處理泡泡的方式等線索來分類葉蟬。
(感謝石憲宗博士與林怡君小姐協助撰寫本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