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07-12-27:燭光晚餐的秘密(中研院生醫所林以文博士)


提起物理學家對生物學的貢獻,許多學物理的人都會想起薛丁格,因為他在二次大戰期間出了本《生命是什麼?》的書,讓許多初出茅廬的物理學家興奮地發現,原來生物學裡充滿了機會;不像薛丁格等人所創立的量子力學,簡單的都被做光了,初生之犢要在其中闖出名號越來越困難。或許因為被它啟發的物理學家當中,有好幾位後來在生物學裡都有非常重要的貢獻,所以這本書被捧上了天,沒多少人敢放膽批評它

《生命是什麼?》短短不到一百頁,單獨成書太單薄了,所以書商通常把它和薛丁格在1956年所出的另一本小書《心靈與物質》放在一起。《心靈與物質》的名氣很小,沒聽說過有哪位物理學家是因為它的啟發而改行變成生物學家的。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因為它討論的東西在當年離生物學有點遠,倒是離哲學比較近,所以如果改行研究書中所討論的東西,就會變成哲學家,而不是生物學家了。

隨著科學的進展,許多原來比較屬於哲學範疇的東西,也開始變成嚴肅的科學題材,屬於實驗可以檢驗的範圍。《心靈與物質》中的一段話:
A single experience that is never to repeat itself is biologicallyirrelevant. Biological value lies only in learning the suitable reaction to a situation that offers itself again and again, in many cases periodically, and always requires the same responseif the organism is to hold its ground.
如今已是生物學家堂而皇之在實驗室裏探討的題材:學習與記憶和生物的生存密切相關,而兩者之間的連結則仰賴重複的刺激。

這算是薛丁格獨到的洞見嗎?當然不是,任何一位在老師的戒尺威脅下,生吞活剝地把課文背下來的學生都很清楚,重複刺激的學習方式可以加深記憶,進而提升生存的機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當然不行,由此看來,關鍵應該在於重複的刺激是如何施行的。

情婦一脫拉庫的薛丁格必定深知其中奧妙,才能讓美眉很快地記得他,好讓他趕快再去找新的來「充實」脫拉庫。身為物理學大師,想必會善用物理學。也許光學就是他得以成為把妹達人的秘密武器:搖曳的燭光會忽明忽暗地映照出他的臉龐,所以一頓燭光晚餐下來,坐在對面的美眉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高頻率的視覺刺激,想不記得他也難!

燭光晚餐真的會有這種神奇的效果嗎?明天,十二月二十七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中研院生醫所的林以文博士將要告訴大家,重複的刺激和學習與記憶之間的關係。燭光晚餐到底有沒有用?來聽了就知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