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8日 星期三

2006-3-9:消失的輪子2(中興大學物理學系曾宏焙先生)

中文裏說的『作白工』,翻成英文時可不是do white work,而是reinvent the wheel。從字面上來說,既然輪子都已經被發明了,還重新來過,再度發明輪子作啥?那不就是在作白工嗎?

在『躡手躡腳的生物力學』中,我們提到了車輪的發明與印歐語系的起源之間的關連。簡單地說,因為工藝科技的進展會反映在語言上,所以兩者之間可以相互參酌。早在語言發生分歧之前就已經發明的東西,在同源的不同語言中,就可能會有形貌相似的名稱。畢竟已經有的,就直接拿來用,何必要reinvent the wheel呢?

這種推論方法要行得通,最好拿已經被發明,但還沒有被捨棄或遺忘的東西來推演。想想看,如果輪子這個字幾經輾轉,跑到一個已經不再使用輪子的族群中,會有什麼命運呢?可能幾個世代之後就完全沒人用,也沒人懂,這個字從此就在語彙中完全消失了。等到哪天輪子又被引進了,那就要在語彙中reinvent the wheel,才知道該怎麼稱呼輪子。

這個例子看起來有點荒謬,畢竟像輪子這麼方便的發明,真有人會捨棄而不用嗎?

令人十分驚訝的是,的確有這種例子。輪子大約是在五千年前發明的,因為太方便了,幾百年之間,輪車就傳遍整個歐洲、北非與中東等地區,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不過,到了西元六世紀前後,輪車卻在北非與中東地區消失了,被駱駝取而代之。影響所及,這些地區的城市到處都是狹窄且如迷宮般的街道和死巷,讓許多西方人誤以為這是回教城市共通的面貌。

無獨有偶地,在幾十億年的生物演化過程中,輪子很早就出現了,但後來又被捨棄不用,沒能成為生物圈的主流。如果輪子在自然界中俯拾皆是,人們後來就不必reinvent the wheel了。

明天,三月九日(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系咖,物三的曾宏焙將要告訴我們,這個在演化過程中消失的輪子是什麼,以及要如何利用它來作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