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9日 星期三

2006-3-30:讓孔子唉聲嘆氣的科學研究(中興大學物理學系黃國豪先生)

話說有一天孔子不知道為了什麼,跑到河邊去。看著奔流滔滔,一去不返,孔子不禁感嘆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們從來不曾看過其它生物會像人一樣,在河邊唉聲嘆氣。對時間的流逝有所感觸,似乎是人類獨有的。

不過,沒有感觸,不會唉聲歎氣,並不代表其它生物對時間的流逝沒有感覺。畢竟,晝夜交替的規律在生命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所以,生物圈中到處都是時間一到就開花、下蛋、遷移、冬眠等等依照歲時節令而精準執行的行為。

在最近被翻成中文的科普書《現在幾點鐘?》(天下文化)裏,有這麼一段話:『沒有人會認為細菌有約日節律。理由很簡單:細菌靠細胞分裂生長,每個細胞會以一種叫有絲分裂的方式分裂。他們每24小時會進行個二次、三次、或四次的有絲分裂。因此,一個週期約24小時的時鐘,對一個快速分裂的細胞有什麼用途?』。這裡的『約日節律』(circadian rhythm)是每位曾經熬夜寫作業、看球賽、或玩線上遊戲的學生都親身體驗過的,大約以24小時為週期的生理節律。這個節律大約在三百年前,就被一位法國的天文學家發現了。(還會有誰呢?當然是為了看星星而必須熬夜的天文學家。不過,他其實不是熬夜看星星,白天昏昏欲睡才發現約日節律的,而是在不務正業地觀察含羞草的葉片時發現的。)

這段話點出一個重要的觀念:需要為發明之母,所以會對時間的流逝有所感覺的,都是那些可以熬過一整個日出日落週期的生物。這個觀念十分地根深蒂固,因此許多年來,大家都認為『夏蟲不可語冰』-細菌是不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

這個牢固的觀念被稱做『原核路障』。接著上面的那段話,《現在幾點鐘?》說這個路障『被一群台灣的研究人員所破解』。出現在這本書中的許多人物,即使沒有如此重大的發現,也都有名有姓。惟獨這『一群台灣的研究人員』,就算打破了科學家們多年來的迷思,還是落得姓名不詳。令人為這群由中研院植物所黃檀溪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抱不平!

明天,三月三十日(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系咖,物理系碩一的黃國豪將要告訴大家,由黃博士打開的這個領域中,最新的研究進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