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4日 星期三

2006-1-5:天生我毛必有用(中研院物理所阮文滔博士)

動物體表有毛髮或類似毛髮的結構不足為奇,大家多少都聽過它們的功能。例如,北極熊厚厚的毛可以保暖;駱駝又長又密的睫毛可以防止沙子吹進眼睛;我們的頭髮可以保護頭部等等。這些聽來的解釋,因為太合理了,所以也就很少人追問,到底它們只是想當然爾的解釋,還是有明確的證據支持的。何況,即使想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也得看能不能要得到經費去買沙鍋來打破。而且,即使能要到經費去研究像『剃光毛的北極熊,光靠皮下脂肪可以撐多久?』這樣的題目,恐怕還得擔心會不會因此惹毛保護動物人士而遭到圍剿呢!

還是對毛毛情有獨鍾,無法忘懷?沒關係,機會還很多。

很多人不知道許多生物的細胞或組織表面也有類似毛髮的結構。在這些結構中,最多人知道,也研究得最清楚的,也許是長在會運動的微生物身上的毛。精子的鞭毛有什麼功能?當然是用來游泳囉。想打破沙鍋問到底?把精子的鞭毛剪斷所需要的經費,比起跑到北極找熊的開銷,簡直是九牛一毛。保護動物人士的圍剿?就算有人那麼無聊把精子看成是需要保護的動物,上門來找碴。嘿嘿,那就直接請教他(她?)是如何保護自己的…

最棒的是,除了會運動的微生物身上的毛,長在細胞或組織表面毛髮狀結構的功能都不詳,簡直就是愛毛人士的樂園。由於這些毛狀構造多半都很纖細,要看見它們並不容易。即使看見了,如果它們是會動的,還得看得夠快,才能知道它們是怎麼動的。想看得又快又小,最好找物理學家來幫忙。因此,這些毛狀構造是生物物理研究的理想對象。例如,最近剛剛被打破的一個沙鍋-胚胎纖毛的功能-就是經由結合生物與物理,理論與實驗才達成的。

所以,到處都找得到毛,但天生我毛必有用嗎?

明天,一月五日(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系咖,中研院物理所的阮文滔博士將要告訴我們,他如何利用物理工具來研究長在生物體表面的毛狀結構與功能。

(感謝阮文滔博士協助撰寫本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