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2日 星期三

2005-10-13:菜市場裡的生物物理(中興大學物理學系曾宏焙先生)

費曼在他的諾貝爾獎演說中,劈頭就說,寫在研究論文裡的研究過程,多半與實際的完全不一樣。論文裡的東西,乾淨俐落,一路走來都是康莊大道,沒什麼坑坑洞洞。實際呢,荊棘泥濘死巷暗坑懸崖峭壁斷橋殘路,樣樣不缺,到處都是。
許多剛起步做研究的學生沒看到這些,以為研究結果和書本裡精鍊過的知識一樣,寥寥數頁的計算與推論就可以得到;以為研究過程和論文裡呈現的一樣,不過就那區區數行(段)的幾個步驟而已。當體認到實際的研究過程和想像的落差很大時,有些人就無法忍受,掉頭而去。對於讀書考試應付如裕的資優學生來說,落差可能更大,煎熬試煉也就更加嚴厲。難怪資賦優異的Steven Weinberg(197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會銘記在心,在列出四項忠告給剛起步做研究的學生時,把體認這個落差列為最重要的一項。

為了幫助學生接受這個最重要的忠告,Weinberg把「讀點相關的科學史」列為他的第四個忠告。對實際的研究過程有點認識,當然有助於面對現實。

實際的過程有多艱辛呢?《佛克曼醫師的戰爭》(天下文化)中有一段科學史可供參考。第十章描述了現在已成為生醫工程大師的Robert Langer,剛跨入生醫工程時做的一項研究。為了研究需要,Langer花了兩年的時間跑屠宰場和魚市場,搬回腐敗中的牛骨和鯊魚。除了弄得車子和全身上下都腥臭不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外,還得花大量的時間,刮除骨頭上的餘肉,熬煮一番才行。

這番辛苦為Langer換得了一篇發表在頂級期刊《科學》上的論文。不幸的是,人們不久之後就發現,那篇論文的基本假設是錯的。於是,一切歸零,回到原點。
明天,十月十三日(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系咖,物三的曾宏焙先生將要告訴大家,是什麼樣的研究題材讓他冒著感染禽流感的危險,經常天剛亮就跑去菜市場,等著拿血淋淋的內臟,然後衝回學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