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日 星期三

2004-9-2:洩露天機的魚尾紋(中興大學物理學系買明偉先生)

魚翅是佳餚,是保育團體關注的焦點,也常是政商勾結的序曲。觥杯交錯之餘,少有人問起魚沒有翅膀,怎麼會有魚翅?更罕有人想過,魚翅被割掉會導致死亡,真的是像有人說的是因為流血過多而死的嗎?

如果將鳥看成是在氣態的流體中游泳,而魚是在液態的流體中飛行的話,就不難理解為何會有魚翅這種稱呼。平常我們說的魚翅其實是鯊魚的鰭,有背、胸、腹、尾等四個部位。許多魚類都有這四個鰭,有的還外加一個臀鰭。形狀嘛,千變萬化,讓人眼花撩亂。

對喜歡以簡馭繁的物理學家來說,這太複雜啦,兩個就很多了;像「可以吃」與「不可以吃」這種分法就最對物理學家的胃口了。魚翅,不,魚鰭是「可以吃但不能吃」,這不就乾淨俐落多了嗎?可惜這種分法一拿出來,恐怕生物學家就要拂袖而去,那就不用談生物物理了。問題是,把鯨魚也當成魚的物理學家談到魚,除了吃以外,會的還真的不多。看來不從物理裡頭搬點東西出來,那可就掰不下去了。

對稱!物理學家常說的「X的Y對稱涵蘊了Z的守恆」與「對稱之美」,聽起來比吃有學問多了。那麼「鰭的上下對稱涵蘊了魚翅美味的守恆」如何?

雖然還是離不開吃,但聽到前面六個字就足以讓生物學家眼睛一亮了。的確,鰭的對稱性,不管是位置、數量、形狀上的對稱性,在生物學家眼中都很重要。「對稱」與「不對稱」這種分法也夠簡單,可以讓物理學家的腦袋保持清醒。

生物學家常依對稱與否將尾鰭的形狀分成對稱(正尾型homocercal)與不對稱(歪尾型heterocercal)兩大類。對稱的尾鰭很常見,不對稱的則以鯊魚最常見。對稱與否有沒有功能或演化上的意義?換句話說,對稱與否影響了哪些事?如果鯊魚是因為不對稱的尾鰭而成為超級殺手,那為什麼不是所有魚類都演化出不對稱的尾鰭?

明天,九月二日(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系咖,物理系研二的買明偉學長將要告訴大家,生物物理學家如何從鯊魚尾鰭所掀起的波紋中,窺探出不對稱的尾鰭在功能上,乃至演化上的意義。

那,有沒有什麼與尾鰭有關的東西是守恆的?有!來就知道了。

參考連結:
http://www.oeb.harvard.edu/lauder/videos.htm
http://fishdb.sinica.edu.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