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11日 星期三

2004-8-12:當費爾茲獎得主槓上諾貝爾獎得主(中興大學物理學系吳明煌先生)

許多人以為數學也有Nobel獎,殊不知Nobel的遺囑中獨漏數學這件事早成了公案,為了解釋它,連Nobel的情場八卦都被搬出來了。Nobel這麼不給面子,數學家自然很不服氣,於是也弄了個叫做Fields獎的大獎。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讓這個號稱數學界的Nobel獎比真的Nobel獎更珍貴,Fields獎四年才頒一次,而且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只頒給未滿四十歲的數學家。

如果Nobel獎也有同樣的年齡限制,大部分的得主都要出局。到底得Fields獎比得Nobel獎難幾倍?讓我們做個粗略的估計:華裔的Nobel獎得主已經有六位,而Fields獎得主只有一位(知道是誰嗎?),所以答案是六倍。

那麼,當Fields獎得主槓上Nobel獎得主時,誰佔上風?

兩個星期前才過世,因為提出DNA雙螺旋結構而獲頒Nobel獎的Crick(1916-2004)就有這麼一次跟Fields獎得主槓上的經驗。也許是1958年的Fields獎讓拓樸學家Thom(1923-2002)覺得已經登上了學術巔峰,從此可以把鑽研數學的時間挪點到別的領域去晃晃,於是他在1960年代的某一天,晃到了一場生物學家辦的會議。Thom有備而來,先讀過了Crick發表的有關基因密碼的文章,所以一見到Crick就單刀直入地跟Crick說:你們錯了!

那篇文章的結果才剛被證實,居然有個素未謀面的傢伙跳出來說是錯的,所以Crick有點驚訝,便問Thom為什麼。Thom沒講幾句Poisson分布等等的,Crick就知道Thom才錯了。後來Crick在他的半自傳What Mad Pursuit中毫不留情地說:Either he had not read our paper carefully enough or, if he had read it, he had not understood it. But then in my experience most
mathematicians are intellectually lazy...

兩位大師的成名作後來的命運與這場遇合的結果若符合節:Crick的雙螺旋結構所引發的革命仍舊餘波盪漾,而Thom在1997年時承認他的劇變論(catastrophe theory)已經死亡。

雖然Crick與Thom都已不在人間,但在實驗室裡還是可以讓他們的遺產延續當年的遇合。明天,八月十二日(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系咖,博士班的學長吳明煌將要告訴大家,DNA與細胞膜結構的劇變如何接頭。

2 則留言:

社會的受害者 提到...

什麼....劇變論「已經死了」?
為什麼能夠做這樣的宣判?如果有文獻能指出他確實這麼說過。

董禮內博士之外的人也這麼認為嗎?
難道說這門學問不在能未現今的科學在有任何的影響?

roan 提到...

關於劇變論已死的宣判,出自Thom的自傳,收錄在M. Atiyah and D. Iagolnitzer編輯的Fields Medallists Le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