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2012-12-20:Bloch的活水世界(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黃聖言教授)

在〈Purcell 的水世界〉中,我們談到了愛德華.珀塞爾Edward Purcell, 1921 - 1997)在1952年諾貝爾獎受獎演說中,對當年發明核磁共振的那個歷史時刻所做的回顧,與他二十多年後在科學世界裡的探索遙相呼應。事實上,那個歷史時刻不但發生在美國東岸的哈佛大學物理系,也發生在西岸的史丹佛大學物理系,和珀塞爾分享諾貝爾榮耀的費利克斯.布洛赫Felix Bloch, 1905 - 1983)的實驗室裡。

和做實驗出身的珀塞爾不一樣,布洛赫是做理論出身的,三十出頭才開始兼做點實驗。如果依照一般的刻板印象來推測,做實驗的珀塞爾應該會比做理論的布洛赫實際,但從他們在那個歷史時刻之後的發展來看,卻跟這個刻板印象剛好相反。

珀塞爾不但在受獎演說中給了個饒富詩意的開場白,後來也一直沉浸在基礎科學的研究與教學中,培養出好幾位在學術界發光發熱的著名科學家,其中還包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Nicolaas Bloembergen, 1920 -)。反觀布洛赫,不但在做完那個他稱為核感應(nuclear induction)的重要實驗後毫無詩情畫意的想像,而且還寫信給校長,討論兩個非常實際的問題:

Our recent discovery of the nuclear induction effect has brought to mind two problems which I should like to discuss with you.

The first problem is that of insuring ample funds so that our work can be planned for and proceed as efficiently as possible. Through personal acquaintance with some of the wealthy Jewish families of the Peninsula...

The second problem is that of patenting our discovery...
由於當時史丹佛校方醉心於建造粒子加速器等昂貴的大型科學儀器,不認為布洛赫的發現值得投注資源,而布洛赫也還有其他事情要忙,所以第一個議題後來就不了了之。至於第二個議題,雖然史丹佛校方看不上眼,但同樣沒被史丹佛博士班看上眼的 Russell Varian 和他弟弟倒是慧眼識英雄,幫忙申請了專利。更神奇的是,在大家都還沒發現核磁共振可以用來分析化合物分子之前,Russell Varian 就看出這一點,申請了個 Method and Means for Chemical Analysis by Nuclear Induction 的專利!

核磁共振在 Varian 兄弟所成立的公司跳進來之後的發展,已經成為科學技術商品化後,反過來刺激學術研究、開拓出科學新領域的經典案例。然而,經過了六十多年的發展,核磁共振在硬體方面逐漸有當初史丹佛大學校方所醉心的 BIG SCIENCE 的模樣。於是就像當初布洛赫轉而尋求 Varian 兄弟所提供的活水一般,開始有科學家在費心琢磨如何另闢蹊徑,以避免走上 BIG SCIENCE 的不歸路。

明天,十二月二十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理學大樓一樓A101教室,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的黃聖言教授將要告訴我們,他的實驗室如何運用巧思尋找活水,發展核磁共振最嶄新、最尖端的技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