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2012-11-29:聖馬丁培育學院(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劉薏雯教授)

青年被送進來時,有兩團破碎不全的組織從左前胸下方的傷口凸出來,上面那團拳頭一般大小的是肺,有燒焦的痕跡;下面的那坨則是胃,消化過的早餐從一個食指大小的破洞滲流出來。這一槍顯然是從背後射入的,把兩根肋骨和橫膈膜都打碎,也把一大片肌肉轟得不知去向,同時也把這位剛滿二十歲的青年帶到死亡邊緣。

十六年後,負責診治這位青年的醫生William Beaumont(1785 - 1853)把治療的過程詳細地寫進他所出版的報告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on the gastric juice and the physiology of digestion裡頭。要是知道那個時代沒有麻醉術,也對消毒毫無概念,這段治療過程讀起來就會讓人感同身受地痛個半死,也會嚇個半死。總而言之,被不小心擊發的步槍所傷的Alexis St. Martin(1802 - 1880)命夠大,不但活了下來,而且還活蹦亂跳的(上面是他將近七十歲時的模樣),盡管身上有個大洞。

沒錯,St. Martin身上有個名垂醫學史的大洞。Beaumont後來利用這個平常被黏膜塞滿,但用手指按壓就會打開的「活門」,直接把食物、溫度計等等東西送進St. Martin的胃裡,然後再拿出來,以便研究消化過程。

雖然St. Martin乖乖地讓Beaumont做實驗,也沒看到什麼兩人鬧翻的記載,但顯然他家人的腦袋沒長洞,知道醫學界拿他來做實驗不太對勁,所以在他過世之後,想盡辦法不讓醫學界有機會把St. Martin的遺體偷挖出來解剖(他們的恐懼是有根據的,因為在之前另一個有名的案例裡就發生了)。一直要到八十多年之後,他的孫女才肯告訴想在他的墓地鑲個紀念牌的醫學界,她阿公到底埋在哪裡。

這段故事告訴我們,能讓科學家直接觀察內在生理過程的St. Martin很難找,而且就算找到了,可能還有其他像是培育(說服)、等待、準備、善後之類的麻煩事要處理。因此才會有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的出現,替科學家解決了St. Martin可遇不可求的問題。

明天,十一月二十九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理學大樓一樓A101教室,傑出的發育生物學者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的劉薏雯教授將要告訴我們,為了詳細研究胚胎發育的過程,她如何以不費一槍一彈的和平方式建立起培育出許多St. Martin的實驗室,並且說服(真的!)牠們一起踏上科學探索之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