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2008-12-4:春江水暖誰先知?(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廖秀娟教授)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是北宋大文豪蘇軾(1037-1101)在惠崇(約965-1017)的畫作《春江晚景》上所題的詩。喜歡美食的東坡先生,即使看的是清心寡欲的出家人的作品,心中念念不忘的卻還是值得他一死的河豚美食。惠崇若是地下有知,大概會把寒山大師所說的「六道輪迴苦,孫子娶祖母,牛羊為上座,六親鍋內煮」送給他,要他不要吃到自己的親人吧。

還好蘇軾在露出他那垂涎老饕的真面目之前,說了一句傳頌千古的「春江水暖鴨先知」,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才沒在「心中有屎」之外,多添一則讓眾人訕笑的軼事。只是河豚很難料理,讓人不免懷疑東坡先生會不會等得不耐煩了,乾脆來個「鴨肥肉美軾先知」,直接抓鴨子來果腹?

東坡先生雖然嘴饞,但腦袋還算清楚,知道鴨子對水溫的感覺比人靈光。因此,想要知道吃河豚的季節到了沒,就得靠鴨子幫忙,哪能先把鴨子給吃了?事實上,許多動物在經過億萬年的演化篩選之後,對於環境的變化遠比人類敏感許多,能在巨變來臨之前就及早因應。各個民族因而都發展出一些民俗智慧,藉由觀察動物行為的變化來預測未來。

這些民俗智慧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用動物來做天氣預報。雖然人類對天氣預報已經講究到無法再仰賴「動物預報員」的地步,但在許多場合,還是得借重動物迅速而靈敏的感覺。因此「動物預報員」紛紛改行幹起「動物偵測員」,從搜查毒品到尋找松露,忙得不亦樂乎呢!

不過,「動物偵測員」也不是那麼好搞定的:牠們會耍脾氣,會消耗掉不少食物,然後拉出一堆東坡先生的「心中塊壘」,飽暖之後又會想東想西的,欲求不滿就會耍脾氣,整個循環再來一遍。更糟的是,沒看好的話,遇上東坡先生這種饕客,牠們還會變成一坨爛爛黃黃的東西…

東坡先生雖然腦袋還算清楚,但從他把佛印看成一坨的這件事來看,顯然他的眼睛不太靈光,難怪沒觀察到溫暖的春水中大量增生的生物,從而寫下「春江水暖菌先知」的詩句。話說回來,這也不能全怪他的眼睛,因為還得等一千年左右,人類才發展出讓這些生物更顯眼的技術。明天,十二月四日(週四),中午十二點十分在農資學院(農資大樓)二樓第一會議室,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的廖秀娟教授將要告訴我們,她是如何改造馴養出一批批好用又好養的「生物偵測員」。

(感謝蔡峰岳先生協助撰寫本文)

沒有留言: